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南京、镇江、扬州耕地保护工作现场,共同观看了全国耕地保护成果宣传片。会上宣读了《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关于通报表扬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的通知》,对在此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100个单位和200名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其中涉及我省4个单位和9个个人。大会共安排8个省(区)国土资源厅作了典型发言,李克强副巡视员代表我省做了《制度创新规范提升耕地保护管理工作》的典型发言,是唯一在保障发展需求、保障群众权益方面作经验介绍的省份。
会议明确,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守住耕地红线、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耕地保护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多措并举,全力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强化优质耕地特殊保护;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提升耕地产能;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有效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二是围绕大局,切实提高用地保障服务效能。坚持有保有压,保障国家调控政策落地;坚持分类指导,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坚持放管结合,提高用地审批效率。三是改革创新,有效增强基层群众获得感。改革优化征地制度,维护农民权益;加大征地信息公开力度,保障农民权利;拓展惠民利民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夯实基础,着力提升耕地保护工作水平。运用现代技术,初步实现耕地保护信息化管理;加强调查评价,基本查清耕地质量和后备资源状况;强化交流培训,大力提升耕地保护队伍素养。
会议指出,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为推进国土资源事业改革,做好新时代耕地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要准确把握新时代耕地保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立足“四个新要求”: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要求耕地保护更严格更扎实,二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耕地保护更绿色更可持续,三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土地资源供给更科学更精准,完善资源环境监管体制,要求耕地保护更有力更有效。
会议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做好六项工作:一要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坚定守住耕地红线。继续在巩固划定成果、完善保护政策、提高建设水平、完善考核制度等方面上下功夫,切实做到管得住、建得好、守得牢。二要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严格落实耕地补偿制度。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拓宽渠道算大账,实行多来源途径、多资金渠道补充耕地用于占补平衡,规范指标跨区域调剂。三要持续推进土地整治,助力乡村振兴。要协同开展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统一建设标准、统一上图入库、统一监管考核的要求,共同落实“十三五”期间建成4-6亿亩高标准农田的目标任务。要健全完善土地整治实施模式,健全土地整治工作机制,推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实施方式,引导和规范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参与土地整治。要积极推动土地整治技术创新,抓好土地整治新技术开发和新模式构建,大力推进生态型土地整治。四要保障稳增长项目用地,促进经济更高质量发展。积极支持重点项目用地,坚持“三去一降一补”,支持水利、铁路、公路、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用地,支持实体经济产业用地。继续推进用地审批制度改革,建立法治高效的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强化用地批后监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五要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权益。要把握好改革要求,缩小征地范围方面要重点探索认定办法,规范征地程序方面要重点确保农民知情权,制定征地补偿标准方面要重点坚持公平合理补偿,建立多元保障机制方面要重点落实保障长远生计的途径,合理分配土地增值收益方面要重点搞好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的大体平衡。要凝练总结试点成果,及时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提炼上升为制度性安排。要继续加大征地信息公开力度,建好全国征地信息共享平台。六要构建智慧耕地管理平台,推进耕地管护现代化,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互联互通的“智慧耕地”管理平台,做到空间全覆盖,业务全流程,信息全要素,实现耕地保护工作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
会议强调,要不断提升新时代耕地管护工作能力和水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明晰新形势下耕地保护工作的新要求、新举措,把十九大精神落实到工作岗位上,落实到实际成效上;落实共同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积极推动落实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共同责任机制,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耕地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打牢工作基础,增强履职尽责能力,深入落实“两个责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守住廉政底线,打造“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对国土资源部拟出台的3个文件进行了讨论,刘明松副司长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解答。
|